谷中蛟百科(谷中蛟是怎么回事)

说起抗美援朝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在抗美援朝的战争中,

我军的主要对手是美国和南朝鲜(韩国)

在十数国的参战中,这两国的兵力投入最为巨大。美军就占有54万人,南朝鲜军队51万人,

两国军队出动总数超百万人的兵力。

南朝鲜军队战斗力薄弱,很少能赢得与我军的对战。

经过几场战役下来,南朝鲜对我国志愿军可以说是,见之闻风丧胆,

这种局面直到白马山战役才改变。

在这次战役中,我军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志愿军王牌第38军与敌人艰苦奋战了9天9夜,

最后依然没有拿下预先制定的占领白马山的战略计划,而且还白白葬送了六千多英雄儿郎。

而造成这一切的罪魁祸首,不是别人,而是出自我军中的文化教员。一个军队的叛徒,

十恶不赦的汉奸,他的名字叫谷中蛟。

谷中蛟,原名谷永炼,出生于湖南,前国民党军官,因有一定的文化基础,1949年6月被征

招到解放军第38军,同年10月进入军校接受训练。

1950年5月分配到第三十八军第114师第340团第3营第7连,任副排长兼文化教员。

1952年9月志愿军发起秋季反击战,第一阶段选取了18处美韩军阵地作为目标,全部攻克。

随后与美韩军反复争夺最后占领了6处,消灭美敌军8300余人,志愿军自身伤亡2000余人。

战果盛大,对比之下伤亡较小,志愿军取得了最终完胜。

3营接到了组织下达的突击任务,令其迅速组建突击队,对白马山进行突击作战任务。

接到任务的3营更是呼声一片,战士激动地摩拳擦掌,功劳不能让其他军都占完了。

终于有上阵杀敌,立功表现的机会了。于是纷纷报名参战。

而得到了消息的谷中蛟却是振奋不已,心想立功的机会到了,于是也咬牙之下报名参战。

谷中蛟此人毕竟曾经在国民党当过军官,相比大家对国民党的政风也有所耳闻,

有不少军官都是好大喜功,贪生怕死。而正巧不巧,这谷中蛟就是其中一个。

正常来说文化教员缺少实战经验,难以获得在一线参战的机会,

但是谷中蛟平常为了表现自己,争取升职机会,给领导写过很多请战信。

他认为这样能显示自己的积极态度,对日后升职立功都有好处。

他也相信组织上不会让他参与特别危险的战事,毕竟他是文化教员,

就算是被派出去执行任务也会相对安全。

当年知识分子稀少,当时的文化教员确实是稀有物种,重点的保护对象。

这种投机心理,还真给他换来了一个机会,上级考虑到他的作战积极态度,

便给予了他这次上阵立功的机会。

让其作为突击作战队员,第一批加入夺取白马山的作战,打前锋,为后序大军打开局面。

而但凡突击作战,先锋部队都要承担最大的伤亡风险,

恰好当时处于天寒地冻之时,棉衣储备不多。

10月份的朝鲜虽然天气寒冷,但还远没到可以冻死人的严冬。

所以当时的决定是突击作战队员不派发棉衣,等战后归来时在统一派发。

营里的意图很明显,突击队难免付出牺牲,战后再发棉衣,就能省出一些。

战场上战士们摸打滚爬,棉衣也是易耗品,能省出一些,后方百姓的负担就轻一些。

而谷中蛟却不这么认为,此时他的心里拔凉拔凉地。

这次出战摆明了就是把自己往死人堆里推嘛,与其去送死还不如找机会逃走,

这个想法一萌生出来,就在他的脑子里挥之不去,越想越觉得该这样。

于是1952年10月3日,在战斗打响之前的前三天,他乘着干部们往来查看道路之机,

从前沿阵地悄悄地逃走。逃走的过程中想了很多,既然逃离,志愿军那边肯定是回不去了,

回去多半也是死路一条。

于是果断跑到南朝鲜第9师的阵地上投诚。为表诚意,

他向联合国军泄露了38军即将攻击白马山的情报,以及他所知道的战略部署。

联合国军虽未完全相信,但也很快加强了白马山的战备。对一下战略做了重新部署。

在发现谷中蛟叛逃的后,军长江永辉振怒无比,这原定的计划完全被打乱了,

这仗到底是打还是不打?

不打呢,又太可惜,打吧,又恐那叛徒泄密太多,导致白马山战备加强,埋伏甚多。

就算打赢也将付出不小的代价。

就在这难以抉择之际,司部下达了紧急作战命令,命令明确规定:第二阶段反击作战

统一于6日开始。

这一命令让军长江永辉下定了决心,乘着谷中蛟刚刚投敌不久,

尚处于真假难辨之时或虽辨明了真伪、掌握了情况还来不及调整部署之际,

提前突击,打他个措手不及,打他个猝不及防。就算是块硬骨头,也得给他啃得稀碎。

战役打响后,由于南朝鲜军有针对性的部署和美军的数次增援,

38军连续9天9夜奋战也仍然未能攻下白马山,最后被迫撤退。

这一战打得憋屈,打得愤怒。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那个该千刀万剐的叛徒谷中蛟造成的。

此战是我国志愿军进入朝鲜战场以来损失最为巨大的一战,6000多名英雄儿郎白白牺牲,

6000多同胞失去至亲。

战后谷中蛟想成为南朝鲜的人,就此加入南朝鲜,但南朝鲜方面也因为他是叛徒,

贪生怕死,不愿意接纳,

不久他就被派往台湾,失去利用价值后被遗弃了。

最后在台湾结束了他可耻的一生。